1、开发人员设计并编写接口文档:接口的名字,请求地址,请求方式,请求参数,响应结果; 开发人员(前端和后台一起协商写) 接口文档的编写工具:word,swagger,wiki 2、测试人员熟悉接口文档:请求方式,请求参数,业务逻辑,返回值; 3、编写测试方案和测试用例; 请求参数的必填项和可选项; 请求参数的合法输入和非法输入; 请求参数的边界值; 请求参数的异常处理,例如:未带入必填项参数等 基于业务场景的考虑,例如:登录状态、权限、依赖性等 基于数据库的数据,考虑数据增删改查的正确性 设计方法:等价类、边界值,场景法、正交排列法(涉及到报表查询接口等) 4、使用工具(postman)录入接口用例,并执行用例提交bug; 第一步:先新建集合(collection),一般以项目命名 集合之下,创建文件夹(模块名) 第二步: 设置好环境变量--至少有一个环境变量(测试环境(ip地址和端口):定义变量的名字) 第三步:新建接口,录入用例;用例说明==接口的名字 根据用例写好断言,做好接口关联 如果接口要进行多次运行,需要判断是否要进行参数化 第四步:执行测试用例 第五步:提交bug,接口测试的bug不提交到禅道,直接提交给对应的开发,直接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