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等价类
有效等价类 无效等价类 等价类划分的原则: 如果规定了输入值的范围(闭区间),可以分为一个有效等价类,两个无效的等价类 如果输入是布尔表达式,可以分为一个有效等价类和一个无效等价类 如果规定了输入数据的一组值,而且程序对不同输入值做不同的处理,则每个允许的输入值是一个有效的等价类,此外还有一个无效的等价类(任意一个不允许的输入值) 如果规定了输入数据必须遵循的规则,可以划分出一个有效的等价类(符合规则)和若干个无效的等价类(从不同角度违反规则)
一、设计用例步骤
1、熟悉需求,划分等价类(有效的、无效的)
2、从划分的等价类中都取一个数据作为代表进行用例设计即可
二、边界值
1)设计用例步骤
1、根据需求,找出输入的边界
2、据边界确定上点,内点,离点
3、分别用上点,内点,离点的值设计测试用例
注意:在品势使用的时候,一般结合等价类一起使用
三、因果图法: 等价类和边界值的限制,它只能处理单个输入或输出的测试场景的测试用例,不能解决多条件多结果的用例设计 因果图中的关系: 1、恒等:原因成立,结果就成立 2、非:原因不成立,但结果成立 3、与:所有条件都成立的情况下,结果为真 4、或:满足其中一个条件,结果为真 5、1、与非:先与后非 条件有一个为假,结果为真,条件全为真,结果为假 6、1、或非:先或后非
原因和原因的关系(约束): I约束:包含性约束 各个原因中总有一个为真,也可以同时为真,但是不能同时为假 E约束;排他性约束 各个原因之间不能同时为真,但可以同时为假 R约束:必要性约束 当原因a为真时,原因b必须同时为真,但是原因b为真时,原因a既可以为真,也可以为假 O约束:唯一性约束 有且只有原因a和原因b中的一个为真 结果和结果的关系:强制 a结果出来了,b结果就不能出来了
因果图设计用例的步骤: 1、根据需求,找出原因和结果并进行标记 2、画因果图 3、根据需求的限制条件,优化因果图 4、设计成判定表 5、根据因果图去掉判定表中不可能存在的条件组合 6、判定表的每一列就是一条用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