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等价类 设计用例的步骤: 1 熟悉需求、划分等级(有效的、无效的) 2 从划分的等价类中都取一个数据作为代表进行用例设计即可 举例: 按照等价类划分原则来看 比如 设定一个 年龄【0--100】 设计用例: 1、用例标题:年龄不在规定的范围是否能添加成功 步骤:1、点击班级--显示学生信息--选中班级其中一个学生-----【有效等价类】 2、点击修改学生信息:67 预期结果:能正确添加学生信息 2、用例标题:年龄不在规定的范围是否能添加成功 步骤:1、点击班级--显示学生信息--选中班级其中一个学生-----【无效等价类】 2、点击修改学生信息:-1 预期结果:不能正确添加学生信息 [size=12.0000pt]1、边界值 设计用例的步骤: 1、根据需求,找出输入的边界 2、根据边界确定上点、内点、离点 3、分别用上点、内点、离点的值设计测试用例 举例: 设定 :女生正常体重【80--110】 步骤:1、【80--100】 2、上点(起始位和末尾的值):80 110 内点(这个范围内的任意一个值):81 离点(闭区间):79 111 离点(内区间):81 109 注意:在平时使用的时候 一般结合等价类一起使用 因为这个是输入值范围 要找一个有效 俩个无效 79,111,81,109 (既要满足等价类又要满足边界值) [size=12.0000pt]1、因果图设计 设计用例的步骤: 标准版: 1、根据需求 找出原因和结果并进行标记 C表示原因 E表示结果 2、画因果图 3、根据需求的限制条件 优化因果图 4、设计判定因果图 5、根据因果图去掉判定表中不可能存在的条件组合 6、判定表的每一列就是一条有用用例 举例:一胖妞减肥,第一条件必须是每餐只能吃一个苹果或者一块牛肉,第二个条件必须每天锻炼1个小时,在此情况下则可以每天减肥1斤。但如果第一个条件不满足,则出现经常晕倒情况;如果第二个条件不满足,则只能减1俩肉 步骤:1、C1 吃苹果 c2 牛肉 c3锻炼1小时 E1减肥1斤 e2 晕倒 e3 减1俩肉 2、l'l'l 3、 4、设计用例 共6条 胖妞 不吃东西 不健身 晕倒 胖妞 不吃东西 健身 晕倒 胖妞 不吃苹果 吃牛肉 不健身 减1俩肉 胖妞 不吃 苹果 吃牛肉 健身 减肥一斤 胖妞 吃苹果 不吃牛肉 不健身 减1两肉 胖妞 吃苹果 不吃牛肉 健身 减肥一斤
区别: 等价类边界值--1个条件限制范围 因果图--少量的条件(5个以内),且条件只有两种情况(真,假)
|